小腸

跳轉到: 導航, 搜索

小腸,①人體解剖結構名。六腑之一。上接幽門,與胃相通,下連大腸,包括回腸、空腸十二指腸。主要功能是主化物而分別清濁。它承接胃腐熟的飲食再行消化,有“受盛之腑”、“受盛之官”之稱。食糜在小腸再經過消化并分別清濁,精華部分營養(yǎng)全身,糟粕歸大腸,水液歸于膀胱?!?a href="/w/%E7%B4%A0%E9%97%AE" title="素問">素問.靈蘭秘典論》:“小腸者,受盛之官,化物出焉?!薄?a href="/w/%E5%8C%BB%E5%AD%A6%E5%85%A5%E9%97%A8" title="醫(yī)學入門">醫(yī)學入門》:“小腸上接胃口,受盛其糟粕傳化,下達膀胱,泌別其清濁宣通?!?/p>

推拿部位名。其位置各家所指不同?!队卓?a href="/w/%E6%8E%A8%E6%8B%BF%E7%A7%98%E4%B9%A6" title="推拿秘書">推拿秘書》謂位于小指尺側邊緣一線;《小兒推拿廣意》謂位于中指近端指骨的腹面;《幼科鐵鏡》謂位于食指中段指骨的腹面。

Bkfrg.jpg

小腸位于腹中,上端接幽門與胃相通,下端通過闌門與大腸相連。小腸與心互為表里。是食物消化吸收的主要場所,盤曲于腹腔內,上連胃幽門,下接盲腸,全長約3-5米,張開有半個籃球大,分為十二指腸空腸回腸三部分。

目錄

簡述

小腸(small intestine),一般根據形態(tài)和結構變化分為三段,分別為十二指腸(duodenum),空腸(jejunum)和回腸(ileum)。

十二指腸位于腹腔的后上部,全長25厘米。它的上部(又稱球部)連接胃幽門,是潰瘍的好發(fā)部位。肝臟分泌的膽汗和胰腺分泌的胰液,通過膽總管和胰腺管在十二指腸上的開口,排泄到十二指腸內以消化食物。十二指腸呈“c”字形,從右側包繞胰頭,可分為上部、降部、水平部和升部等四部分。

1、上部(superior part) 在第l腰椎的右側起自胃的幽門,行向右后方至肝門下方急轉向下移行為十二指腸降部。上部與幽門相接的2.5cm的一段腸管,管壁較薄,黏膜光滑無環(huán)形皺襞又稱十二指腸壺腹(球),是十二指腸潰瘍的好發(fā)部位。

2、降部(descending part) 沿第1—3腰椎右側下降,至第3腰椎體平面折轉向左移行為水平部。降部的后內側壁有一縱行黏膜皺襞,稱十二指腸縱襞(longitudinal fold of duodenum),其下端有十二指腸大乳頭(major duodenal papilla),為膽總管與胰管的共同開口處。它距中切牙約75cm,可作為插放十二指腸引流管深度的參考值。

3、水平部(horizontal part) 在第3腰椎平面由右向左橫過下腔靜脈和第3腰椎體的前方,在腹主動脈前方移行為升部。水平部的前方有腸系膜上動、靜脈跨過。

4、升部(ascending part) 自水平部斜向左上方升至第2腰椎的左側,轉向前下續(xù)于空腸,此轉折部形成的彎曲稱十二指腸空腸曲(duodenojejunal flexure)。

十二指腸空腸曲的后上壁被十二指腸懸肌(suspensory muscle 0f duodenum)固定在腹后壁。 十二指腸懸肌由肌纖維與結締組織構成,表面有腹膜覆蓋,臨床上稱Treitz韌帶,是手術中確認空腸起始部的重要標志。

空腸連接十二指腸,占小腸全長的2/5,位于腹腔的左上部。回腸位于右下腹,占小腸全長的3/5??漳c和回腸之間沒有明顯的分界線?! ?/p>

分層結構

     其管壁由粘膜,粘膜下層,肌層漿膜構成。其結構特點是管壁有環(huán)形皺襞,粘膜有許多絨毛,絨毛根部的上皮下陷至固有層,形成管狀的腸腺,其開口位于絨毛根部之間。絨毛和腸腺與小腸的消化和吸收功能關系密切?! ?/p>

結構與功能構成

腸腺的細胞柱狀細胞,杯狀細胞,潘氏細胞和未分化細胞。柱狀細胞和內分泌細胞與絨毛上皮相似,接近絨毛的柱狀細胞與吸收細胞相似,絨毛深部的柱狀細胞微絨毛少而短,不形成紋狀緣,有人認為有分泌作用。小腸絨毛增大了小腸內壁的表面積,如果把所有的絨毛展開抻平,其面積可以覆蓋半個網球場,巨大的表面積使營養(yǎng)物質能夠在1-2小時內得以迅速吸收。

小腸的運動形式:分節(jié)運動蠕動,移行性復合運動(MMC)

小腸運動形式主要有:①緊張性收縮,它是其他運動形式有效進行的基礎,使小腸保持一定的形狀和位置,并使腸腔內保持一定壓力,有利于消化和吸收。②分節(jié)運動,其作用是使食糜與消化液充分混合,增加食糜與腸粘膜的接觸,促進腸壁血液淋巴回流,這都有助于消化和吸收。③蠕動,其作用是將食糜向遠端推送一段,以便開始新的分節(jié)運動?! ?/p>

(一)小腸運動的形式及其作用

1.緊張性收縮是小腸其它運動形式的基礎,當小腸緊張性降低時,腸壁給予小腸內容物的壓力小,食糜與消化液混合不充分,食糜的推進也慢。反之,當小腸緊張性升高時,食糜與消化液混合充分而加快,食糜的推進也快。

2.分節(jié)運動 分節(jié)運動是一種以環(huán)行肌為主的節(jié)律性收縮和舒張的運動,主要發(fā)生在食糜所在的一段腸管上。進食后,有食糜的腸管上若干處的環(huán)行肌同時收縮,將腸管內的食糜分割成若干節(jié)段。隨后,原來收縮處舒張,原來舒張?zhí)幨湛s,使原來每個節(jié)段的食糜分為兩半,柑鄰的兩半又各自合攏來形成若干新的節(jié)段,如此反復進行(圖8-7)。分節(jié)運動的意義在于使食糜與消化液充分混合,并增加食糜與腸壁的接觸,為消化和吸收創(chuàng)造有利條件。此外,分節(jié)運動還能擠壓腸壁,有助于血液和淋巴的回流。

3.蠕動 小腸的蠕動通常重疊在節(jié)律性分節(jié)運動之上,兩者經常并存。蠕動的意義在于使分節(jié)運動作用后的食糜向前推進,到達一個腸段,再開始分節(jié)運動。小腸蠕動的速度很慢,約1~2cm/s,每個蠕動波只把食糜推進一段短距離(約數cm)后即消失。此外,小腸還有一種傳播速度很快,傳播距離較遠的蠕動,稱為蠕動沖。它可把食糜從小腸始端一直推送到小腸末端。有時還可至大腸,其速度為2~25cm/s。在十二指腸與回腸末端常常出現與蠕動方向相反的逆蠕動。食糜可以在這兩段內來回移動,有利于食糜的充分消化和吸收?! ?/p>

(二)回盲括約肌的機能

回腸末端與盲腸交界處的環(huán)行肌增厚,起著括約肌的作用,稱為回盲括約肌?;孛だs肌的主要機能是防止回腸內容物過快地進入大腸,因而有利于小腸內容物的充分消化和吸收。當食物進入胃時,可通過胃-回腸反射引起回腸蠕動,在蠕動波到達回腸末端時,括約肌便舒張、部份小腸內容物由回腸入結腸。此外,回盲括約肌還具有活瓣作用,可阻止大腸內容物向回腸倒流。

小腸內容物向大腸的排放,除與回盲括約肌的活動有關外,還與小腸內容物的流動性和回腸與結腸內的壓力差有關?! ?/p>

(三)小腸運動的調節(jié)

1.神經調節(jié)腸內機械的和化學的刺激作用于腸壁感受器,通過壁內神經叢的局部反射途徑可引起小腸平滑肌的蠕動。在一般情況下,迷走神經的傳出沖動對整個小腸運動起興奮作用。交感神經對小腸運動則起抑制作用。但兩種神經的效應也依小腸當時的機能狀態(tài)而異。如果腸肌緊張性已經很高,則無論刺激迷走神經或交感神經,都將對腸肌產生抑制作用;反之,則都產生增強作用。

2.激素的作用一般說來,胃泌素和膽囊收縮素可興奮小腸運動,而胰高血糖素、促胰液素腎上腺素則抑制小腸運動?! ?/p>

作用

一、小腸是吸收的主要部位

食物經過在小腸內的消化作用,已被分解成可被吸收的小分子物質。食物在小腸內停留的時間較長,一般是3~8小時,這提供了充分吸收時間。小腸是消化管中最長的部份,人的小腸長約4m,小腸粘膜形成許多環(huán)形皺褶和大量絨毛突入腸腔,每條絨毛的表面是一層柱狀上皮細胞,柱狀上皮細胞頂端的細胞膜又形成許多細小的突起,稱微絨毛。環(huán)狀皺褶、絨毛和微絨毛的存在,使小腸粘膜的表面積增加600倍,達到200m2左右。這就使小腸具有廣大的吸收面積。

絨毛內部有毛細血管網毛細淋巴管、平滑肌纖維和神經網等組織(圖8-8)。平滑肌纖維的舒張和收縮可使絨毛作伸縮運動和擺動,絨毛的運動可加速血液和淋巴的流動,有助于吸收。  

二、小腸對三種營養(yǎng)物質和水份的吸收

小腸內的營養(yǎng)物質和水通過腸粘膜上皮細胞,最后進入血液和淋巴的過程中,必須通過腸上皮細胞的腔面膜和底膜(或側膜)。物質通過這些膜的機制,即吸收機制,包括簡單擴散、易化擴散、主動轉運、入胞出胞轉運等。

參看

關于“小腸”的留言: Feed-icon.png 訂閱討論RSS

目前暫無留言

添加留言

更多醫(yī)學百科條目

個人工具
名字空間
動作
導航
推薦工具
功能菜單
工具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