南沙參

跳轉(zhuǎn)到: 導航, 搜索

南沙參
Nán Shā Shēn
南沙參
別名 沙參、知母、白沙參、苦心、識美、虎須、白參、志取、文虎、文希、羊婆奶、泡參、面桿杖、桔參、泡沙參、穩(wěn)牙參、保牙參、土人參
功效作用 養(yǎng)陰清肺祛痰止咳。治肺熱燥咳,虛癆久咳,陰傷咽干喉痛。
英文名 RADIX ADENOPHORAE
始載于 本經(jīng)逢原
毒性  
歸經(jīng) 胃經(jīng)、肺經(jīng)
藥性
藥味

南沙參南沙參原名沙參。為桔梗科多年生草本植物,始載于東漢《神農(nóng)本草經(jīng)》,列為上品,并記述有“主積血驚氣,除寒熱,補中益肺氣。”的功用。南北朝《本草經(jīng)集注》中將沙參與人參、玄參、丹參苦參稱為五參。適應性較強,喜溫暖涼爽和光照充足的氣候條件,能耐陰、耐寒。對土壤要求不甚嚴格,但以濕潤、肥沃的土壤為好。忌積水,能耐旱。

目錄

植物介紹

南沙參

【拉丁名】Radix Adenophorae

【英文名】Upright Ladybell Root

【別名】又叫三葉沙參、山沙參、龍須沙參、沙參、知母(《本經(jīng)》),白沙參(《范子計然》),苦心、識美、虎須、白參、志取、文虎(《吳普本草》),文希(《別錄》),羊婆奶(《綱目》),泡參(《中藥形性經(jīng)驗鑒別法》),面桿杖(《青海藥材》),桔參(《藥材資料匯編》),泡沙參(《四川中藥志》),穩(wěn)牙參、保牙參、土人參(《湖南藥物志》)。

【來源】為桔??浦参镄尤~沙參Adenophora stricta Miq.的根。

性味與歸經(jīng)】甘,微寒。歸肺、胃經(jīng)。

【采制】春、秋季采挖,除去須根,洗后趁鮮刮去粗皮,干燥。

化學成分】含三萜皂甙、花椒毒素(xanthotoxin,ammoidin)即8一甲氧基補骨脂素

【功能主治】養(yǎng)陰清肺,化痰益氣。用于肺熱燥咳、陰虛勞嗽、干咳痰粘、氣陰不足、煩熱口干。

①《本經(jīng)》:“主血積驚氣,除寒熱,補中益肺氣?!?/p>

②《別錄》:“療胃痹心腹痛,結熱邪氣頭痛,皮間邪熱,安五臟,補中?!?/p>

③《藥性論》:“能去皮肌浮風,疝氣下墜,治常欲眠,養(yǎng)肝氣,宣五臟風氣?!?/p>

④《日華子本草》:“補虛,止驚煩,益心肺,并(治)一切惡瘡疥癬及身癢,排膿消腫毒?!?/p>

⑤《綱目》:“清肺火,治久咳肺瘺?!?/p>

⑥《玉藥解》:“清肺氣,生腎水,滌心胸煩熱,涼頭目郁蒸,治瘰疬斑疹,鼻瘡喉痹,瘍瘡熱痛,胸膈燥渴,溲便紅澀,膀胱癃閉?!?/p>

⑦《飲片新參》:“清肺養(yǎng)陰,治虛勞咳嗆痰血。”

⑧《中國藥植圖鑒》:"降低血壓。"

【宜忌】風寒作嗽者忌服,不宜與藜蘆同用。

①《本草經(jīng)集注》:“惡防己,反藜蘆?!?/p>

②《本草經(jīng)疏》:“臟腑實熱肺虛寒客之作泄者,勿服?!薄 ?/p>

形態(tài)特征

南沙參

1.輪葉沙參多年生草本,有白色乳汁。根圓錐形,黃褐色,有橫紋。莖高60—90厘米,無毛或近無毛。莖生葉2-6個輪生,無柄或有不明顯的柄,葉片卵形、橢圓狀卵形,邊緣有鋸齒,兩面有疏短柔毛?;ㄐ驁A錐狀,長35厘米,無毛;分枝輪生;花下垂;花萼無毛,裂片5;花冠藍色,口部微縮成壇狀,無毛,5淺裂;雄蕊5,常稍伸出,花絲下部變寬,邊緣有密柔毛;花盤圓筒狀。子房下位;花柱伸出。蒴果倒卵球形,長約5毫米。 2.杏葉沙參多年生草本,有白色乳汁。根圓錐形,長20厘米,莖高80厘米,不分枝,無毛或在中部以上有開展的極短柔毛。莖生葉互生,無柄或近無柄;葉片狹卵形、菱狀狹卵形邊緣有不整齊的鋸齒,上面無毛,下面沿脈疏生短毛?;ㄐ颡M長,不分枝或基部有極短的分枝,有疏或稍密的短毛;花萼有短毛,裂片5,花冠紫藍色,鐘狀,5淺裂;雄蕊5,花絲基部變寬,邊緣有密柔毛;花盤寬圓筒狀;子房下位,花柱與花冠近等長?! ?/p>

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

常生于海拔600—2000米的草地和林木地帶,海拔3000米的向陽草坡和叢林中也有生長。多見于草地、灌木叢和巖縫中。家種沙參多栽于土層厚、肥沃、排水良好的砂質(zhì)壤土?! ?/p>

生物學特性

南沙參

南沙參適應性較強,喜溫暖涼爽和光照充足的氣候條件,能耐陰、耐寒。對土壤要求不甚嚴格,但以濕潤、肥沃的土壤為好。忌積水,能耐旱。 幼苗生長緩慢,霜降后地上部分枯萎,地下部分越冬后于次年3月重新長出新葉,生長旺盛,6-7月抽莖?;ㄆ?—9月,果期8-10月?! ?/p>

藥材性狀

南沙參呈長圓柱形或長圓錐形,根頭部較粗,向下漸細,稍彎或扭轉(zhuǎn),偶有分枝,長7—27厘米,直徑0.8—3厘米。蘆頭長短粗細不等,一般1—3個。表面黃色或淺棕色,根上部有深陷橫紋,如蚯蚓體表橫紋,下部有淺縱溝槽及縱皺紋,并有深色突起及須根疤痕。體輕,質(zhì)松泡,易折斷,斷面不平坦,黃白色,多裂隙,狀如海棉。無臭,味微甘?! ?/p>

貯藏養(yǎng)護

南沙參

南沙參一般采用壓縮打包內(nèi)加支撐物,每件50公斤;也可用麻袋、竹筐等盛裝。貯于干燥通風處,溫度30℃以下,相對濕度65—75%。商品安全水分為12—14%。本品易蟲蛀,受潮生霉。危害的倉蟲有藥材甲、鋸谷盜、黑皮蠹、粉斑螟、印度谷蛾、谷蠹、玉帶郭公蟲、醬曲露尾甲等,幼蟲常在堆垛或包裝上吐絲結膜或結團,蛀蝕品表面也可見到蛀痕。貯藏期間,定期消毒,搞好環(huán)境衛(wèi)生;高溫高濕季節(jié)前,可密封儲藏或抽氧充氮養(yǎng)護;發(fā)現(xiàn)輕度霉變、蟲蛀,及時晾曬,或磷化鋁熏殺?! ?/p>

栽培與管理

1.選地、整地選陽光充足、肥沃、富含腐殖質(zhì)及排水良好的砂壤土或壤土的平地或緩坡地。每畝用堆肥或圈肥2000-2500克、加拌磷肥20-50千克作基肥,基肥撒勻后深耕30-40厘米,耙細整平作畦,畦寬1-1.3米。 2.繁殖方式用種子繁殖。分春播和秋播,春播于4月上中旬,秋播于11月封凍前;按行距30-4O厘米開淺溝4-6厘米,將種子均勻撒在溝內(nèi),用細土覆平、輕輕壓實后澆水,有條件的可蓋一層草,以保溫保濕促發(fā)芽。每畝用種1千克。春播20天左右出苗,秋播于翌年3-4月出苗。

3.田間管理

(l)間苗幼苗2-3片真葉時間苗,以幼苗葉片不重疊為度。畝高12-15厘米時定苗,株距10-15厘米。間苗后澆水,適當追肥。

(2)中耕除草、排灌苗期選陰天拔除雜草,定苗后結合追肥松土除草,適當中耕防止土層板結,中耕除草應結合追肥一并進行。植株封畦后,應停止除草以免折斷莖枝;陰雨天,應注意排水,否則易發(fā)生病害,干旱時可適當澆水,特別是苗期。

(3)追肥苗期施入10%淡人糞尿或2%尿素水。定苗后用人畜糞水追肥1次。每畝用量l000-1500千克。入冬前淺松表土。每畝鋪施土雜肥1000千克,第二年出苗后追施人畜糞尿,6-7月開花前再追施1次,每畝用量1000千克,并拌入少量磷鉀肥。

(4)打頂從第二年起,植株生長迅速,為減少養(yǎng)分消耗促進根部生長,可在株高40-50厘米時打頂。

4.病蟲害防治

南沙參

(1)根腐病為害根部,時期多在多雨季節(jié)時發(fā)生。防治方法:①清園;②用石灰處理病穴;③用50%退菌特500倍液噴根莖部。 (2)褐斑病為害葉片。防治方法:①排水;②清園;③用1:1:1000波爾多液或65%代森銨可濕性粉劑500倍液噴灑葉面。

(3)蚜蟲以吸食莖肉汁液為害。防治方法:冬季清園,噴灑50%殺螟松1000-2000倍液或8%敵敵畏乳劑1500倍液。

(4)地老虎以幼蟲苗期咬斷植株根莖為害,造成缺苗,嚴重時造成大面積死苗缺苗。防治方法:①清園;②施用充分腐熟的糞肥;③黑光燈誘殺;④捕殺或毒餌誘殺;⑤為害期間用90%敵百蟲1000-1500倍液噴灑。

5.采收加工

播種后2-3年采收。秋季倒苗后挖取。挖出后,除去殘枝和須根,趁鮮用竹刀刮去外皮洗凈,曬干或烘干,也可干燥至七八成干時切片,再曬干或烘干。

6.留種技術

選粗壯植株作種株,開花后剪去部分側枝和花枝梢部,以減少養(yǎng)分消耗,果實成熟但尚未開裂時連梗采下,放于通風干燥的室內(nèi)后熟數(shù)日后曬干、脫粒。一般每畝可采種子25千克?! ?/p>

名家論述

1.張元素:肺寒者用人參,肺熱者用沙參代之,取其味甘也。

2.《綱目》:人參甘苦溫,其體重實,專補脾胃元氣,因而益肺與腎,故內(nèi)傷元氣者宜之。沙參甘淡而寒,其體輕虛,專補肺氣,因而益脾與腎,故金受火克者宜之。一補陽而生陰,一補陰而制陽,不可不辨之也。

3.《本草經(jīng)百種錄》:肺主氣,故肺家之藥,氣勝者為多。但氣勝之品必偏于燥,而能滋肺者,又膩滯而不清虛。惟沙參為肺家氣分中理血之藥,色白體輕,疏通而不燥,潤澤而不滯,血阻于肺者,非此不能清也。

4.《重慶堂隨筆》:沙參清肺,肺氣肅則下行自順,氣化咸借以承宣,故清肺藥皆通小水。喻氏謂有肺者有溺,無肺者無溺,可以勘破機關?! ?/p>

價值

南沙參

沙參每100克嫩葉含水分74克,蛋白質(zhì)0.8克,脂肪1.6克,碳水化合物16克,鈣585毫克,磷180毫克,胡蘿卜素5.87毫克,尼克酸0.7毫克,維生素C104毫克。另外,根中三萜、類皂甙、沙參皂甙,又含葡萄糖淀粉。沙參是一種藥食兼用的特種蔬菜。

(1)食用:沙參嫩葉可煮或炒食。沙參的根經(jīng)煮熟后于清水中浸除苦味,再拌食或炒食、作湯均可。沙參可做成“南沙參燉雞”、“炒沙參葉”等菜肴,不僅食之味美,而且具有極高的保健作用。

(2)藥用:沙參性味甘微苦涼,具有養(yǎng)陰清肺、祛痰止咳等功效。主治肺熱燥咳、虛咳久咳、陰傷咽干喉痛等?!侗静菥V目》載:“清肺火,治久咳、肺痿”。常食此菜能樹人正氣,增強抗病防病能力,潤澤肌膚。

食療價值

桔??撇荼局参镙喨~沙參、杏葉沙參的根。四川又稱泡參。產(chǎn)于安徽、江蘇、浙江、貴州等省。春、秋采挖,除去須根,洗凈并刮去粗皮,干燥。切片或短段用。

[性能]味甘,性微寒。能養(yǎng)陰清肺,化痰,益氣。

[參考]輪葉沙參含三萜皂甙、生物堿、黃酮類、鞣質(zhì)等;杏葉沙參含皂甙等。

[用途]用于陰虛肺燥,干咳痰少;熱病后氣津不足,或脾胃虛弱而內(nèi)有余熱,少食不饑,口干舌燥。

[用法]一日~15g,也可用至30g。煎湯,泡茶,煮粥。

[附方]

1,沙參麥冬茶:泡參、麥冬各15g,桑葉10g。煎水或沸水浸泡,代茶飲。

本方以泡參、麥冬養(yǎng)陰清肺,桑葉清肺經(jīng)燥熱。用于初秋感有燥熱,咳嗽咽干,痰粘不易咯出。

2,泡參山藥粥:泡參、山藥、麥芽各10g,粳米100g。前三藥煎水取汁,同粳米煮成稀粥;山藥亦可研細末,待米近熟時加入、攪勻,一同煮熟。

本方以泡參、山藥益脾補氣,麥芽消食。用于脾胃氣虛,消化不良。尤宜于病后調(diào)理。

關于“南沙參”的留言: Feed-icon.png 訂閱討論RSS

目前暫無留言

添加留言

更多醫(yī)學百科條目

個人工具
名字空間
動作
導航
推薦工具
功能菜單
工具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