細胞因子

跳轉到: 導航, 搜索

細胞因子(cytokine,CK)是一類能在細胞間傳遞信息、具有免疫調節(jié)和效應功能的蛋白質或小分子多。  

目錄

原理

為了維持機體的生理平衡,抵抗病原微生物的侵襲,防止腫瘤發(fā)生,機體的許多細胞,特別是免疫細胞合成和分泌許多種微量的多肽類因子。它們在細胞之間傳遞信息,調節(jié)細胞的生理過程,提高機體的免疫力,在異常情況下也有可能引起發(fā)燒、炎癥、休克病理過程。這樣一大類因子已發(fā)現的有上百種,統(tǒng)稱為細胞因子,包括淋巴細胞產生的淋巴因子、單核細胞產生的單核因子、各種生長因子等。許多細胞因子是根據它們的功能命名的,如白細胞介素(IL)、干擾素(IFN)、集落刺激因子(CSF)、腫瘤壞死因子(TNF)、紅細胞生成素(EPO)等?! ?/p>

作用

參與免疫應答與免疫調節(jié);刺激造血功能;細胞因子與神經-內分泌-免疫系統(tǒng)網絡。

細胞因子的作用方式:1.自分泌作用。2.旁分泌作用。3.內分泌作用。

細胞因子的作用特點:多效性、重疊性、協(xié)同性、拮抗性和雙重性。

細胞因子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論和實用意義,它有助于闡明分子水平的免疫調節(jié)機理,有助于疾病的預防、診斷和治療,特別是利用基因工程技術生產的重組細胞因子已用于治療腫瘤、感染、炎癥、造血功能障礙等,并收到良好療效,具有非常廣闊的應用前景?! ?/p>

結構

從分子結構來看,細胞因子都是小分子的多肽,多數由100個左右氨基酸組成。細胞因子都是通過與靶細胞表面的細胞因子受體特異結合后才能發(fā)揮其生物學效應,這些效應包括促進靶細胞的增殖分化,增強抗感染和殺腫瘤細胞效應,促進或抑制其他細胞因子的合成,促進炎癥過程,影響細胞代謝等。細胞因子的這些作用具有網絡性的特點,即每種細胞因子可作用于多種細胞;每種細胞可受多種細胞因子的調節(jié);不同細胞因子之間具有相互協(xié)同或相互制約的作用,由此構成了復雜的細胞因子免疫調節(jié)網絡。目前人們對這一網絡的認識尚遠未清晰明了?! ?/p>

研發(fā)歷史

最近幾年,基因重組的細胞因子作為一種新型的生物應答調節(jié)劑在臨床應用上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。例如,最早用于臨床的干擾素α在治療白血病病毒感染中收到顯著療效。中國的干擾素a1在1991年通過新藥審評,已得到較為廣泛的應用。目前在國際上已批準生產的細胞因子藥物還包括EPO、干擾素γ、GM-CSF、G-CSF、IL-2等。由于細胞因子為人體自身成分,通過調節(jié)機體生理過程和提高免疫力來治療疾病,在低劑量即可發(fā)揮作用,因而療效顯著,副作用小是一種全新的生物療法,將會很快獲得突飛猛進的發(fā)展。

細胞因子的研究淵源始于50年代的干擾素研究和60年代的集落刺激因子研究,由于基因工程技術的迅速發(fā)展,使細胞因子研究發(fā)生了突破性的進展。在80--90年代相繼克隆出一大批細胞因子,細胞因子的化學本質是多肽,從信息傳遞的角度,細胞因子是生物體內一類重要的第一信使分子,是細胞內基因表達的產物。

在自然狀態(tài)下,細胞因子受體 (cytokine receptor, CK-R)主要以膜結合細胞因子受體 (membrane-bound cytokine receptor, mCK-R) 和存在于血清等體液中可溶性細胞因子受體 (soluble cytokine receptor, sCK-R)兩種形式存在。 細胞因子復雜的生物學活性主要是通過其與相應的mCK-R結合后所介導的,而sCK-R卻具有獨特的生物學意義。近年來, sCK-R水平變化與某些疾病的關系日益受到學者們的重視。部分重組sCK-R(rsCK-R) 基因工程產品已進入臨床驗證,關于sCK-R的產生機理, 結構特點及其免疫學功能等方面的基礎研究也取得了長足的進展。

研究表明,體內的各種細胞因子之間并不是孤立存在的,而是有著復雜的相互作用,它們之間通過合成和分泌的相互調節(jié),受體表達的相互調節(jié)、生物學效應的相互影響等組成一個復雜的細胞因子互作網絡。

參看

關于“細胞因子”的留言: Feed-icon.png 訂閱討論RSS

目前暫無留言

添加留言

更多醫(yī)學百科條目

個人工具
名字空間
動作
導航
推薦工具
功能菜單
工具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