麥門冬

跳轉到: 導航, 搜索

麥門冬
Mài Mén Dōnɡ
麥門冬
別名 麥冬、虋冬、不死藥、禹余糧
功效作用 養(yǎng)陰潤肺,清心除煩,益胃生津。治肺燥干咳,吐血,咯血,肺痿,肺癰,虛勞煩熱消渴,熱病津傷,咽干口燥,便秘。
英文名 Dwarf Lilyturf Tuber
始載于 神農本草經
毒性 無毒
歸經 胃經、心經、肺經
藥性
藥味

  

目錄

麥門冬概述

【按語】

1. 麥冬味甘氣涼,質柔多汁,長于滋燥澤枯,養(yǎng)陰生精,善治肺胃虛熱 ,且能清心除煩。

2. 本品又有清熱潤燥滑腸之功,與玄參相似,兩藥常相須配合,用于熱 病傷津、腸燥便秘。如屬脾胃虛寒,大便溏瀉或有濕滯者,不宜應用 。

3. 麥冬與天冬,都是甘寒清潤的藥品,兩者養(yǎng)陰潤燥的功效相似,故對 肺陰受傷、干咳少痰等癥,常配合同用。但麥冬潤肺,又能養(yǎng)胃清心 ;天冬潤肺,又能滋腎,性較寒涼。如胃陰不足、心煩躁渴等癥,多 用麥冬;腎陰虧損、潮熱遺精等癥,則多用天冬。

麥門冬為百合沿階草Ophiopogonjaponica(Thunb.)Ker—Gaw1. 或大麥冬LiriopepicataLour. 的塊根,又名麥冬。

性微寒,味甘微苦。歸心、胃、肺經。

具有養(yǎng)陰潤肺、清心除煩、益胃生津的功效。

Bkazp.jpg

用于治肺燥干咳吐血、咯血、肺痿、肺癰、虛勞煩熱、消渴、熱病津傷、咽干口燥、便秘病癥

麥門冬含多種甾體皂甙、胡蘿卜素、粘液質、糖類、B —谷甾醇、豆甾醇等成分。

藥理實驗證明,麥門冬有升高白細胞,延長抗體存在時間的作用,提高免疫功能核酸合成率,促進抗體補體、干擾素、溶菌酶免疫物質產生。

因此麥門冬有增強正氣、加強抗邪作用,從而減少疾病的產生。正如《本草綱目》所說“久服輕身,不老不饑”。

使用注意:凡脾胃虛寒泄瀉者忌服。

《本經》

為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沿階草或大葉麥冬的須根上的小塊根。

處方名:麥冬、寸冬、麥門冬。

性味:甘、微苦、微寒。

歸經:入肺、心、胃經。

功能:潤肺養(yǎng)陰,益胃生津, 清心除煩。

Bkazq.jpg

  

麥門冬主治與應用

1.用于肺陰不足,溫燥傷肺、干咳氣逆,咽干鼻燥等證,如清燥救肺湯,即以本品配伍桑葉杏仁、阿膠、生石膏等藥;治肺陰虧損、勞熱咯血及燥咳痰粘之證,如二冬膏,即麥門冬,天門冬等分,加蜂蜜收膏。

2.用于胃陰不足,舌干口渴,多配伍沙參、生地、玉竹等同用。

3.用于溫病邪熱入營,身熱夜甚、煩躁不安,如清營湯;以本品配伍酸棗仁,生地等,可防治陰虛有熱,心煩失眠,如天王補心丹。

4.還可用于腸燥便秘。如增液湯,即以本品與生地、玄參同用,治陰虛腸燥,大便秘結。

5. 消渴。把大苦瓜搗成汁,泡麥門冬二兩,過一夜,麥門冬去心、搗爛,加黃連(去皮毛)研末,做成丸子,如梧子大。每服五十丸,飯后服。一天服兩次。兩天后當可見效。

6. 吐血、鼻血。用麥門冬(去心)一斤,搗爛取汁,加蜜三合,調勻,分二次服下。

7. 齒縫出血。用麥門冬煎湯漱口。

8. 喉瘡。用麥門冬一兩、黃連半兩,共研為末,加煉蜜做成丸子,如梧子大。每服二十丸,麥門冬煎湯送下。

9. 下痢口渴。用麥門冬(去心)三兩、烏梅肉二十個,銼細,加水一升,煮成七合,細細飲下,有效。

用量用法:10-15克。清養(yǎng)肺胃之陰多去心用;潤陰清心多連心用。

使用注意:感冒風寒或有痰飲濕濁的咳嗽,以及脾胃虛寒泄瀉者均忌服  

麥門冬化學成分

麥門冬含有沿階草苷、甾體皂苷、山萘酚及其苷、生物堿、谷甾醇、豆甾醇, 低聚糖共三種都由葡萄糖果糖聚合而成, 以及蔗糖、果糖、葡萄糖, 門冬氨酸氨基酸、維生素A、銅、鋅、鐵、鉀等?! ?/p>

參看

關于“麥門冬”的留言: Feed-icon.png 訂閱討論RSS

目前暫無留言

添加留言

更多醫(yī)學百科條目

個人工具
名字空間
動作
導航
推薦工具
功能菜單
工具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