牙周炎

跳轉(zhuǎn)到: 導航, 搜索

牙周炎是侵犯牙齦和牙周組織的慢性炎癥,是一種破壞性疾病,其主要特征為牙周袋的形成及袋壁的炎癥,牙槽骨吸收和牙齒逐漸松動,它是導致成年人牙齒喪失的主要原因。本病多因為菌斑,牙石,食物嵌塞,不良修復體,咬創(chuàng)傷等引起,牙齦發(fā)炎腫脹,同時使菌斑堆積加重,并由齦上向齦下擴延。由于齦下微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的特點,齦下菌斑中滋生著大量毒力較大的牙周致病菌,如牙齦類桿菌中間類桿菌,螺旋體等,使牙齦的炎癥加重并擴延,導致牙周袋形成和牙槽骨吸收,造成牙周炎。

牙周炎已被醫(yī)學界定論為繼癌癥、心腦血管疾病之后,威脅人類身體健康的第三大殺手,也是口腔健康的“頭號殺手”。牙周炎出現(xiàn)的一些前期癥狀,也成為口腔“亞健康”惡化的主要特征。

目錄

牙周炎癥狀

牙周炎主要表現(xiàn)為牙齦紅腫、出血,不僅在刷牙時出血,有時在說話或咬硬物時也要出血,偶也可有自發(fā)出血。牙齦顏色暗紅,由于水腫顯得比較光亮。健康的牙齦即使用力刷牙或輕探齦溝均不引起出血。而在初期和早期齦炎階段,輕探齦溝即可出血。它比牙齦顏色的改變出現(xiàn)的早些,而且也較客觀。故探診出血可作為診斷牙齦有無炎癥的重要指標。此外,還有牙周袋形成,在正常情況下,健康牙齦的齦溝深度不超過2mm,超過兩毫米則為牙周袋。牙周袋的形成說明炎癥已從牙齦發(fā)展到牙周支持組織,使較深層的牙周組織感染,慢性破壞,膿性分泌物可以從牙周袋溢出。早期的牙周炎牙齒不松動,只有在慢性破壞性炎癥發(fā)展到一定的程度,牙周組織支持力量大為減弱時,才可以導致牙齒松動。牙齦退縮也是牙周炎的癥狀之一,但患者常不易察覺。局部因素引起的牙周炎,由于長時間受大量牙石的壓迫,刺激牙齦,所以,齦緣外形出現(xiàn)水平式的退縮。至于老年性的牙周組織退縮,一般屬于生理情況。一方面是因為牙周組織本身的退縮;另一方面是由于牙齒的磨耗而使牙齒繼續(xù)萌出,形成牙根面暴露。由于牙根面的暴露,對冷、熱、甜、酸食物或機械性刺激,都有敏感的表現(xiàn)。但也有的是生理和病理的因素同時存在。

牙周炎治療

一旦發(fā)生牙周炎應早期治療,因為其預后與病變嚴重程度有關(guān)。 牙周炎的治療以局部治療為主,首先是除去牙齦上方的牙石(醫(yī)學上稱為齦上牙石),然后除去牙周袋內(nèi)的牙石(即齦下牙石),并刮除牙周袋內(nèi)含有大量細菌毒素的病變牙骨質(zhì),經(jīng)過這些治療后,牙齦紅腫可以消退,牙齦出血和牙周袋溢膿可消失。

形成了牙周袋后,通常對牙周袋進行藥物處理,可在牙周袋內(nèi)置入各種藥物,如碘甘油、復方碘液抗菌藥物,使牙周袋內(nèi)保持較高的藥物濃度,消滅牙周袋的各種細菌,達到殺菌、消炎和收斂的作用。經(jīng)上述治療后,療效不好者,則需進行牙周手術(shù)。

牙齒松動者,可采取不同方法,進行松牙固定術(shù)。對于病情嚴重,牙周組織破壞較多,無法保留的患牙,則需拔除。除局部治療外,癥狀明顯嚴重者,可采取全身治療,即口服抗菌藥物,如甲硝唑,每天3次,每次0.2克,連服1周;螺旋霉素,每天4次,每次0.2克,連服1周;替硝唑,每天2次,每次0.5克。

牙周炎早期治療效果好,能使病變停止發(fā)展,牙周組織可得到一定程度的修復,因此,當牙齦出現(xiàn)紅腫,需及時到醫(yī)院檢查、診斷與治療。

牙周炎治療分四階段:

第一階段為基礎治療階段,目的在于選用牙周病常規(guī)的治療方法,清除或控制臨床炎癥和咬致病因素,包括口腔自潔,拔除預后差和不利修復的牙,齦上潔治,齦下刮治以清除菌斑,牙石,選用抗菌藥控制炎癥,咬頜調(diào)整等。

第二階段為牙周手術(shù)治療和松動牙固定。

第三階段為永久性修復治療,一般手術(shù)后2-3個月后進行。

第四階段為復查復治階段,每半年一次,包括檢查菌斑控制情況,衛(wèi)生宣教,拍片檢查,以進一步擬訂治療計劃。

牙周炎預防

良好的生活習慣,正確的口腔健康預防意識,選擇合適的預防健康產(chǎn)品,綜合起來,能夠有效預防或防止牙周病。

參考

關(guān)于“牙周炎”的留言: Feed-icon.png 訂閱討論RSS

目前暫無留言

添加留言

更多醫(yī)學百科條目

個人工具
名字空間
動作
導航
推薦工具
功能菜單
工具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