理飲湯

跳轉(zhuǎn)到: 導(dǎo)航, 搜索

目錄

醫(yī)學(xué)衷中參西錄》上冊:理飲湯

【處方】 于術(shù)12克 干姜15克 桂枝尖6克 炙甘草6克 茯苓片6克 生杭芍6克 橘紅4.5克 川厚樸4.5克

【功效與作用】 治心肺陽虛,脾濕不開,胃郁不降,飲食不化,變?yōu)轱嬓啊?a href="/w/%E8%84%98" title="脘">脘腹?jié)M悶,短氣喘促,咳吐粘涎,脈弦遲細弱。

【用法用量】 水煎服。

【備注】 方中桂枝,干姜以助心肺之陽;白術(shù)、茯苓、甘草理脾胃之濕;厚樸通胃中陽氣;橘紅助白術(shù)、茯苓、甘草以利痰飲;白芍酸斂,可防熱藥之上竄,制虛火之浮游,且藥之熱者,宜于脾胃,恐不宜于肝膽,又取其涼潤之性,善滋肝旭之陰,即預(yù)防肝膽之熱也。

【摘錄】 《醫(yī)學(xué)衷中參西錄》上冊

《衷中參西》上冊:理飲湯

【處方】 于術(shù)4錢,干姜5錢,桂枝尖2錢,炙甘草2錢,茯苓片2錢,生杭芍2錢,橘紅1錢半,川厚樸1錢半。

【功效與作用】 心肺陽虛,致脾濕不升,胃郁不降,飲食不能運化精微,變?yōu)轱嬓?,停于胃口為滿悶,溢于膈上為短氣,漬滿肺竅為喘促,滯膩咽喉為咳吐粘涎,甚或陰霾布滿上焦,心肺之陽不能暢舒,轉(zhuǎn)郁而作熱?;?a href="/w/%E9%98%B4%E6%B0%94" title="陰氣">陰氣逼陽外出為身熱,迫陽氣上浮為耳聾。

【注意】 診其脈,確乎弦遲細弱者,方能投以此湯。

【各家論述】 方中用桂枝、干姜以助心肺之陽而宣通之;白術(shù)、茯苓、甘草以理脾胃之濕而淡滲之;用厚樸者,葉天士謂“厚樸多用則破氣,少用則通陽”,欲借溫通之性,使胃中陽通氣降,運水谷速于下行也;用橘紅者,助白術(shù)、茯苓、甘草以利痰飲也。至白芍,若取其苦平之性,可防熱藥之上僣,若取其酸斂之性,可制虛火之浮游,且藥之熱者,宜于脾胃,恐不宜于肝膽,又取其涼潤之性,善滋肝膽之陰,即預(yù)防肝膽之熱也。

【臨床應(yīng)用】 1.痰飲:一婦人,年三十許,身形素豐,胸中痰涎郁結(jié),若礙飲食,上焦時覺煩熱,偶服礞石滾痰丸有效,遂日日服之,初則飲食加多,繼則飲食漸減,后則一日不服,即不能進飲食,又久服之,竟分無效,日僅一餐,進食少許,猶不能消化,且時覺熱氣上騰,耳鳴欲聾,始疑藥不對證,求愚診治,其脈浮大,按之甚軟。愚曰:此證心肺陽虛,脾胃氣弱,為服苦寒攻瀉之藥太過,故病脈象如斯也。擬治以理飲湯。病家謂,從前醫(yī)者,少用桂、附即不能容受,恐難再用熱藥。愚曰,桂、附原非正治心肺脾胃之藥,況又些些用之,病重藥輕,宜其不受。若拙擬理飲湯,與此證針芥相投,服之必?zé)o他變。若畏此藥,不敢輕服,單用干姜五錢試服亦可。病家依愚言,煎服干姜后,耳鳴即止,須臾覺胸次開通,繼投以理飲湯,服數(shù)劑,心中亦覺涼甚,將干姜改用一兩,又服二十余劑,病遂除根。

2.發(fā)搐:邑韓蕙圃醫(yī)學(xué)傳家,年四十有四,偶得奇疾。臥則常常發(fā)搐,旋發(fā)旋止,如發(fā)寒戰(zhàn)之狀,一呼吸之間即愈,即不發(fā)搐時,人偶以手撫之,又輒應(yīng)手而發(fā)。自治不效,廣求他醫(yī)治療皆不效。留連半載,病勢浸增。后愚診視,脈甚弦細,詢其飲食甚少,知系心肺脾胃陽分虛憊,不能運化精微以生氣血,血虛不能榮筋,氣虛不能充體,故發(fā)搐也。必發(fā)于臥時者,臥則氣不順也。人撫之而輒發(fā)者,氣虛則畏人按也。授以理飲湯方,數(shù)劑,飲令加多,搐亦見愈。二十劑后,病不再發(fā)。

【摘錄】 《衷中參西》上冊

中藥方專題

參看中藥方劑主頁面。

按功效分類的常用方劑

解表劑清熱劑、瀉下劑祛風(fēng)濕劑、祛濕利水劑溫里劑、理氣劑消導(dǎo)劑、驅(qū)蟲劑、止血劑、活血劑、化痰止咳平喘劑、安神劑、熄風(fēng)劑開竅劑、補益劑、固澀劑

中藥方大全 按拼音查詢

點擊字母查看完整藥方列表:

附:中藥材大全

A | B | C | D | E | F | G | H | J | K | L | M | N | O | P | Q | R | S | T | W | X | Y | Z

相關(guān)頁面

本草圖書


中藥相關(guān)電子書

關(guān)于“理飲湯”的留言: Feed-icon.png 訂閱討論RSS

目前暫無留言

添加留言

更多醫(yī)學(xué)百科條目

個人工具
名字空間
動作
導(dǎo)航
推薦工具
功能菜單
工具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