理痰湯

跳轉到: 導航, 搜索

目錄

醫(yī)學衷中參西錄》上冊:理痰湯

【處方】 生芡實30克 清半夏12克 黑脂麻(炒,搗)9克 柏子仁(炒,搗)6克 生杭芍6克 陳皮6克 茯苓片6克

【功效與作用】 治痰涎郁塞胸膈,滿悶短氣;或潰于肺中,喘促咳逆;停于心下,驚悸不寐,滯于胃口,脹滿噦呃;溢于經(jīng)絡,肢體麻木偏枯;留著于關節(jié)筋骨,俯仰不利,牽引作疼,隨逆氣肝火上升,眩暈不能坐立。

【用法用量】 水煎服。

【備注】 方中半夏為君,以降沖胃之逆;重用芡實,以收斂沖氣,更以收斂腎氣,而厚其閉藏之力;脂麻、柏子仁,潤半夏之燥,兼能助芡實補腎;芍藥、茯苓,一滋陰以利小便,一淡滲以利小便;陳皮佐半夏以降逆氣,并以行芡實、脂麻、柏子仁之滯膩。

【摘錄】 《醫(yī)學衷中參西錄》上冊

《衷中參西》上冊:理痰湯

【處方】 生芡實1兩,清半夏4錢,黑脂麻(炒,搗)3錢,柏子仁(炒,搗)2錢,生杭芍2錢,陳皮2錢,茯苓片2錢。

【功效與作用】 痰涎郁塞胸膈,滿悶短氣,或漬于肺中為喘促咳逆,停于心下為驚悸不寐,滯于胃口為脹滿噦呃,滿于經(jīng)絡為肢體麻木或偏枯,留于關節(jié)、著于筋骨為俯仰不利、牽引作疼;隨逆氣肝火上升為眩暈不能坐立。

【各家論述】 方以半夏為君,以降沖胃之逆;即重用芡實,以收斂沖氣,更以收斂腎氣,而厚其閉藏之力;用脂麻、柏實者,潤半夏之燥,兼能助芡實補腎也;用芍藥、茯苓者,一滋陰以利小便,一淡滲以利小便也;用陳皮者,非借其化痰之力,實借其行氣之力,佐半夏以降逆氣,并以行芡實、脂麻、柏實之滯膩也。

【臨床應用】 1.痰飲:一婦人,年四十余,上盛下虛,痰涎壅滯,飲食減少,動則作喘,他醫(yī)用二陳湯加減治之,三年,病轉增劇。后延友人毛仙閣診視,投以此湯,數(shù)劑病愈強半,又將芡實減去四錢,加生山藥五錢,連服二十余劑,痰盡消,諸病皆愈。至今數(shù)年,未嘗反復。

2.癇風:一少婦,患癇風,初2-3月發(fā),浸至2-3日發(fā)。脈滑,體豐,知系痰涎為恙。仙閣亦治以此湯加赭石三錢,數(shù)劑竟能拔除病根。

【摘錄】 《衷中參西》上冊

中藥方專題

參看中藥方劑主頁面。

按功效分類的常用方劑

解表劑清熱劑、瀉下劑、祛風濕劑、祛濕利水劑溫里劑、理氣劑、消導劑、驅蟲劑、止血劑、活血劑、化痰止咳平喘劑、安神劑、熄風劑開竅劑、補益劑、固澀劑

中藥方大全 按拼音查詢

點擊字母查看完整藥方列表:

附:中藥材大全

A | B | C | D | E | F | G | H | J | K | L | M | N | O | P | Q | R | S | T | W | X | Y | Z

相關頁面

本草圖書


中藥相關電子書

關于“理痰湯”的留言: Feed-icon.png 訂閱討論RSS

目前暫無留言

添加留言

更多醫(yī)學百科條目

個人工具
名字空間
動作
導航
推薦工具
功能菜單
工具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