吳有性

跳轉到: 導航, 搜索

吳有性(17世紀),明代醫(yī)學家。字又可,江蘇吳縣人。明末溫病學家,溫病病因新學說創(chuàng)始人。居于太湖綱庭山。精醫(yī)術,尤擅長溫病。

明末江浙、直隸、山東各有疫病猖獗流行,醫(yī)者以通行治療傷寒理法遍治不愈。吳又可認為這是“死于圣經之遺亡”,因而在所著《溫疫論》(1642)中提出一種戾氣致病說,即溫疫并非古人所謂感受外邪所致,而實為一種肉眼不能見的無形無臭的雜氣所侵而成。此雜氣具有多樣性及特異性,能引起不同的病癥,諸如痘瘡、斑疹痢瘧、大頭瘟蝦蟆瘟等。而侵入之雜氣又與牛、羊、雞、鴨等之雜氣互不相干,各有所偏。他還預見到將來治療溫疫癥,必有“一病只須一藥之劑,而病自已”的時候,這也是以他的先進治療思想為基礎的。他所創(chuàng)用的達原飲方劑,在歷史上曾起過積極的作用。他的學說實為后來溫病學派的先河。他敢于對古醫(yī)經學說進行補充,并另立新說,為后代醫(yī)家所贊許?!肚迨犯濉吩u曰:“古無瘟疫專書,自有性書出,(瘟疫)始有發(fā)明”的說法?!端膸烊珪偰俊芬舱J為自吳氏著作問世之后,“溫疫一證,始有繩墨可守,亦可謂有功于世矣?!爆F(xiàn)《瘟疫論》有多種版本行世。

關于“吳有性”的留言: Feed-icon.png 訂閱討論RSS

目前暫無留言

添加留言

更多醫(yī)學百科條目

個人工具
名字空間
動作
導航
推薦工具
功能菜單
工具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