劉寄奴散

跳轉(zhuǎn)到: 導(dǎo)航, 搜索

目錄

普濟(jì)本事方》卷六:劉寄奴散

【處方】 劉寄奴

【制法】 上一味,為末。

【功效與作用】 治金瘡,燙火傷。

【用法用量】 摻金瘡創(chuàng)面,包裹。

【摘錄】 《普濟(jì)本事方》卷六

普濟(jì)方》卷三六一:劉寄奴散

【處方】 劉寄奴15克 甘草3克 地龍(炒)7.5克

【制法】 上藥哎咀。

【功效與作用】 治小兒夜啼不止。

【用法用量】 用水300毫升,煎至100毫升,去滓,時時與服。

【摘錄】 《普濟(jì)方》卷三六一

《圣惠》卷八十:劉寄奴散

【處方】 劉寄奴1兩,紅藍(lán)花半兩,益母草子半兩。

【制法】 上為散。

【功效與作用】 產(chǎn)后血運悶絕。

【用法用量】 每服3錢,以童便半盞,酒半盞相和,暖過調(diào)下,不拘時候。

【摘錄】 《圣惠》卷八十

方出《準(zhǔn)繩.瘍醫(yī)》卷四引《得效》,名見《洞天奧旨》卷十六:劉寄奴散

【處方】 劉寄奴、王不留行、大黃、金銀花、木鱉子等分。

【功效與作用】 便毒。

【用法用量】 酒、水煎,露1宿,五更服。

【摘錄】 方出《準(zhǔn)繩.瘍醫(yī)》卷四引《得效》,名見《洞天奧旨》卷十六

《圣惠》卷八十:劉寄奴散

【處方】 劉寄奴1兩,當(dāng)歸2兩(銼,微炒),赤芍藥1兩,吳茱萸1分(湯浸7遍,焙干,微炒),姜黃半兩。

【制法】 上為散。

【功效與作用】 產(chǎn)后血運,悶絕不識人,頰赤,手足煩疼,腹脹喘息。

【用法用量】 每服3錢,以酒1中盞,煎至6分,去滓溫服,不拘時候。

【摘錄】 《圣惠》卷八十

《本事》卷六:劉寄奴散

【處方】 劉寄奴。

【制法】 上為末。

【功效與作用】 止痛止血生肌。主金瘡、湯火瘡。

【用法用量】 《本事》引《經(jīng)驗方》:劉寄奴為末,先以糯米漿用雞翎掃傷著處,后摻藥末在上。并不痛,亦無痕。大凡傷著,急用鹽末摻之,護(hù)肉不壞,然后藥敷之。

【各家論述】 《本事方釋義》:劉寄奴氣味苦溫,入足厥陰,能行血止疼,去癥瘕,治金瘡極有效驗,并治湯火瘡尤妙。此雖一味草藥,性能行走,使氣血不致凝滯,則所傷之處自然止痛生肌耳。

【摘錄】 《本事》卷六

《圣惠》卷八十:劉寄奴散

【處方】 劉寄奴1兩,麝香1分(細(xì)研),當(dāng)歸3分(銼,微炒),芎藭3分,桂心3分,牛膝3分(去苗),益母草3分,羌活3分,生干地黃3分,延胡索3分。

【制法】 上為散,研入麝香令勻。

【功效與作用】 產(chǎn)后惡血沖心,悶絕不語。

【用法用量】 每服2錢,以溫生姜湯、童便調(diào)下,不拘時候。

【摘錄】 《圣惠》卷八十

楊氏家藏方》卷十四:劉寄奴散

【處方】 赤石脂1兩,無名異1兩(燒紅),風(fēng)化石灰1兩,寒水石1兩,磁石(燒紅7遍)1兩,王不留行半兩,劉寄奴半兩,地松半兩,地榆半兩,黃柏皮半兩。

【制法】 上為細(xì)末。

【功效與作用】 刀箭所傷。

【用法用量】 干摻患處。如刀傷肉開者,以藥摻后更用軟帛微縛斂,即時肉合,更不痛作,亦無膿血,甚妙。

【摘錄】 《楊氏家藏方》卷十四

《圣惠》卷八十:劉寄奴散

【處方】 劉寄奴3分,當(dāng)歸3分(銼,微炒),延胡索半兩,蒲黃半兩,肉桂3分(去粗皮),紅藍(lán)花半兩,木香1分,生干地黃半兩,桑寄生半兩,赤芍藥半兩,川大黃1兩(銼,微炒),蘇枋木3分(銼)。

【制法】 上為散。

【功效與作用】 產(chǎn)后惡露不下,腹內(nèi) (疒丂)刺疼痛,日夜不止。

【用法用量】 每服以水1中盞,加生姜半分,煎至6分,去滓稍熱服,不拘時候。

【摘錄】 《圣惠》卷八十

中藥方專題

參看中藥方劑主頁面。

按功效分類的常用方劑

解表劑清熱劑、瀉下劑、祛風(fēng)濕劑、祛濕利水劑、溫里劑、理氣劑、消導(dǎo)劑驅(qū)蟲劑、止血劑、活血劑化痰止咳平喘劑、安神劑熄風(fēng)劑、開竅劑、補(bǔ)益劑、固澀劑

中藥方大全 按拼音查詢

點擊字母查看完整藥方列表:

附:中藥材大全

A | B | C | D | E | F | G | H | J | K | L | M | N | O | P | Q | R | S | T | W | X | Y | Z

相關(guān)頁面

本草圖書


中藥相關(guān)電子書

關(guān)于“劉寄奴散”的留言: Feed-icon.png 訂閱討論RSS

目前暫無留言

添加留言

更多醫(yī)學(xué)百科條目

個人工具
名字空間
動作
導(dǎo)航
推薦工具
功能菜單
工具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