蓬萊草
A+醫(yī)學(xué)百科 >> 藥品百科 >> 中藥百科 >> 蓬萊草 | 中藥圖典 |
蓬萊草 Pénɡ Lái Cǎo |
|
---|---|
別名 | 苦舌草、鳳梨草、旺梨草、雷公錘草、大二郎箭、番梨仔草、旺菜癀、鳳梨癀、痢癥草 |
功效作用 | 清熱;解毒。主咽喉腫痛;牙疳;泄瀉;痢疾;癰疽瘡毒;帶狀皰疹;濕疹;疥癬 |
英文名 | Herb of Knottedflower Phyla |
始載于 | 《泉州本草》 |
毒性 | 無毒 |
歸經(jīng) | 心經(jīng)、肺經(jīng)、小腸經(jīng) |
藥性 | 涼 |
藥味 | 苦 |
蓬萊草
(《泉州本草》)
【異名】苦舌草(《廣州植物志》),鳳梨草、旺梨草(《泉州本草》),雷公錘草(《福建中草藥》)。
【來源】為馬鞭草科植物過江藤的全草?! ?/p>
植物形態(tài)
過江藤 ,一年生匍匐草本,長(zhǎng)15~90厘米。莖分枝,被小粗毛,節(jié)上生根。葉對(duì)生;近無柄;倒卵形,長(zhǎng)1~2.5厘米,先端鈍或渾圓,基部楔尖,邊緣在中部以上有利齒。穗狀花序卵形或圓柱形,極稠密,長(zhǎng)1~2.5厘米,寬約6毫米;花序柄直立,腋生,長(zhǎng)2~6厘米;苞片卵形或倒卵形;萼小,2裂;花冠長(zhǎng)約3毫米,粉紅色,管柔弱,肢2唇形,擴(kuò)展;雄蕊4,2長(zhǎng)2短,內(nèi)藏,著生于花冠管中部;子房2室。果實(shí)直徑不及2毫米?;ㄆ谙募局炼?。生于田邊、堤岸。分布廣東、廣西、福建、江西、湖北、云南、貴州、四川等地?! ?/p>
藥用價(jià)值
【采集】夏、秋采收,鮮用或曬干。
【化學(xué)成分】全草含黃酮成分過江藤素、β-谷甾醇葡萄糖甙和豆甾醇葡萄糖甙。又含過江藤定A、過汪藤定B。
【性味】①《泉州本草》:"味酸甘微苦,性寒,無毒。"
②《福建中草藥》:"微苦辛,平。"
【歸經(jīng)】《泉州本草》:"入肺、心、小腸諸經(jīng)。"
【功用主治】祛風(fēng),清熱,消腫,解毒。治咽痛乳蛾,癰疽腫毒,熱痢,淋病,牙疳,帶狀皰疹。
①《國(guó)藥的藥理學(xué)》:"消腫止痛。內(nèi)服治月經(jīng)不順及淋病。"
②《泉州本草》:"清熱,祛風(fēng),解毒。治癰疽腫毒,咽喉腫痛,熱痢,瘋狗咬傷等證。"
【用法與用量】?jī)?nèi)服:煎湯,鮮者1~2兩,或搗汁。外用:搗敷。
【選方】①治咽喉紅腫或單雙喉蛾:鮮蓬萊草每次兩,搗汁內(nèi)服,癥重者次日再服。
②治癰疽腫毒:鮮蓬萊草合飯粒搗敷患處。
③治瘋狗咬傷:鮮蓬萊草二兩。搗爛絞汁泡酒服,渣敷患處,以傷愈為度。(①方以下出《泉州本草》)
④治牙疳:鮮過江藤二兩,鴨蛋一個(gè)。水燉服。
⑤治口角療:鮮過江藤加烏糖少許,搗爛外敷。
⑥治帶狀皰疹:鮮過江藤搗爛取汁,調(diào)些雄黃末敷患處。
⑦治痢疾:鮮過江藤四兩。水煎服;或搗爛絞汁,調(diào)糖或蜜溫服。(④方以下出《福建中草藥》)
|
關(guān)于“蓬萊草”的留言: | 訂閱討論RSS |
目前暫無留言 | |
添加留言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