反射弧

跳轉到: 導航, 搜索
反射弧
Bki6c.jpg

  

目錄

定義

        反射活動的結構基礎稱為反射弧,包括感受器、傳入神經、神經中樞、傳出神經效應器(見圖)。簡單地說,反射過程是如下進行的:一定的刺激按一定的感受器所感受,感受器發(fā)生了興奮;興奮以神經沖動的方式經過傳入神經傳向中樞;通過中樞的分析與綜合活動,中樞產生興奮;中樞的興奮又經一定的傳出神經到達效應器,使效應器發(fā)生相應的活動。如果中樞發(fā)生抑制,則中樞原有的傳出沖動減弱或停止。在實驗條件下,人工遙刺激直接作用于傳入神經也可引起反射活動,但在自然條件下,反射活動一般都需經過完整的反射弧來實驗,如果反射弧中任何一個環(huán)節(jié)中斷,反射即不能發(fā)生?! ?/p>

感受器

       一般是神經組織末梢的特殊結構,它能把內外界刺激的信息轉變?yōu)?a href="/w/%E7%A5%9E%E7%BB%8F" title="神經">神經的興奮活動變化,所在感受器是一種信號轉換裝置。某一特定反射往往是在刺激其特定的感受器后發(fā)生的,這特定感受器所在的部位稱為該反射的感受野?! ?/p>

中樞神經系統(tǒng)

       是由大量神經元組成的,這些神經元組合成許多不同的神經中樞。神經中樞是指調節(jié)某一特定生理功能的神經元群。一般地說,作為某一簡單反射的中樞,其范圍較窄,例如膝跳反射的中樞在腰脊髓角膜反射的中樞在腦橋。但作為調節(jié)某一復雜生命活動的中樞,其范圍卻很廣,例如調節(jié)呼吸運動的中樞分散有延髓、腦橋、下丘腦以至大腦皮層等部位內。延髓是發(fā)生呼吸活動的基本神經結構,而延髓以上部分的有關呼吸功能的神經元群,則調節(jié)呼吸活動使它更富有適應性。

右上圖:反射弧  

原理

在整體情況下,反射活動發(fā)生時,感覺沖動傳入脊髓或腦干后,除了在同一水平與傳出部分發(fā)生聯系并發(fā)出傳出沖動外,還有上行沖動傳導到更高級中樞,乃至大腦皮層的中樞,進一步通過高級水平的整合,再發(fā)出下行沖動來調整反射的傳出沖動,使反射活動更具有適應性。因此,在反射發(fā)生時,既有初級水平的整合活動,也有較高級和最高級水平的整合活動;通過多級水平的整合,反射活動便具有更大的復雜性和適應性。

神經中樞的活動可以通過神經纖維直接作用于效應器,在某些情況下也可通過體液的途徑間接作用于效應器,這個體液環(huán)節(jié)就是指內分泌調節(jié)。這時候反射是如下進行的:感受器→傳入神經→神經中樞→傳出神經→內分泌腺激素血液中轉運→效應器。反射效應在內分泌腺的參與下,往往就變得比較緩慢、廣泛而持久。例如,強烈的痛刺激可以反射性地通過交感神經引致腎上腺髓質分泌增多,從而產生廣泛的反應。

反射弧類型:簡單的反射,復雜的反射.

反射弧是實現反射活動的神經結構。由感受器、傳入神經、神經中樞、傳出神經、效應器五個部分組成。神經系統(tǒng)的活動是各種各樣簡單或復雜的反射活動,反射弧的結構也有簡有繁。在最簡單的反射弧中,傳入神經元傳出神經元直接在中樞內接觸,稱為單突觸反射,如膝反射。復雜的反射弧有許多中間神經元,  

神經元的連接方式主要有:

(1)輻散式:一個神經元的軸突可與許多不同神經元建立突觸聯系;

(2)聚合式:一個神經元的胞體樹突接受許多不同神經元的突觸聯系;

(3)鏈鎖狀:神經元鏈狀接替。由于中樞神經系統(tǒng)內神經元的結構與神經元間聯系的復雜性,使各種反射活動能互相配合,互相協(xié)調而精確地進行。

參看

關于“反射弧”的留言: Feed-icon.png 訂閱討論RSS

目前暫無留言

添加留言

更多醫(yī)學百科條目

個人工具
名字空間
動作
導航
推薦工具
功能菜單
工具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