方草
A+醫(yī)學百科 >> 方草 |
方草是通草的一個別名.
通草
【英文名】 MEDULLA TETRAPANACIS
【來源】本品為五加科植物通脫木Tetrapanax papyriferus (Hook.) K. Koch 的干燥莖髓。
秋季割取莖,截成段,趁鮮取出髓部,理直,曬干?! ?/p>
植物形態(tài)
灌木或小喬木;幼枝、葉背及花序被白或褐色星狀毛;髓大,白色,紙質(zhì)。葉大,聚生莖頂,直徑50~70cm,5~11掌狀分裂,裂片又2~3裂,基部心形,全緣或有粗齒,葉柄粗長;托葉膜質(zhì),錐形,基部合生。多數(shù)球狀傘形花序集成大型復圓錐花序;花小,花萼不顯;花瓣4,白色,雄蕊4;子房下位,2室,花柱2,離生。核果狀漿果扁球形,紫黑色。花期10~12月。
生于向陽山坡、屋旁、路邊及雜木林中。主產(chǎn)臺灣、貴州、廣西、云南。
【采制】 秋季砍伐2~3年生的莖,截成一定長度,趁鮮頂出莖髓,曬干,除去雜質(zhì),切厚片。
【性狀】本品呈圓柱形,長20~40cm,直徑1~2。5cm。表面白色或淡黃色,有淺縱溝紋。體輕,質(zhì)松軟,稍有彈性,易折斷,斷面平坦,顯銀白色光澤,中部有直徑0。3~1。5cm的空心或半透明的薄膜,縱剖面呈梯狀排列,實心者少見。無臭,無味。
【鑒別】本品橫切面:全部為薄壁細胞,橢圓形、類圓形或近多角形,外側(cè)的細胞較小,紋孔明顯,有的細胞含草酸鈣簇晶,直徑15~64μm 。
【化學成分】 含肌醇(inositol);并含多聚戌糖、多聚基戌糖,以及阿拉伯糖、乳糖、半乳糖醛酸等。
藥用價值
【性味歸經(jīng)】甘、淡,微寒。歸肺、胃經(jīng)。
【功能主治】清熱利尿,通氣下乳。用于濕溫尿赤,淋病澀痛,水腫尿少,乳汁不下。
【用法用量】 3~5g。
【注意】孕婦慎用。
【貯藏】置干燥處。
【備注】
(1)用于濕熱內(nèi)蘊,小便短赤或淋瀝澀痛之癥,但氣味俱薄,作用緩弱,可配木通、滑石等同用;用治濕溫病癥,可配薏苡仁、蔻仁;竹葉等同用。用于乳汁稀少,可與豬蹄、穿山甲、川芎、甘草等煎湯服。
【摘錄】《中國藥典》
建議:與鯽魚或豬腳一起煲燙,下奶效果更佳。
加上兩只海馬,用沙布包好,放在老母雞肚子使勁煮,下奶效果最佳。
【名家論述】①李杲:"通草瀉肺利小便,甘平以緩陰血電,與燈草同功,宜生用之。"
②《綱目》:"通草,色白而氣寒,味淡而體輕,故入太陰肺經(jīng),引熱下降而利小便;入陽明胃經(jīng),通氣上達而下乳汁;其氣寒,降也,其味淡,升也。"
參看
關于“方草”的留言: | 訂閱討論RSS |
目前暫無留言 | |
添加留言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