野慈姑

(重定向自剪刀草
跳轉(zhuǎn)到: 導(dǎo)航, 搜索

野慈姑
Yě Cí Gū
別名 剪刀草、水慈姑、慈姑苗、燕尾草
功效作用 黃疸,瘰疬蛇咬傷。
英文名  
始載于 四川中藥志
毒性 小毒
歸經(jīng)  
藥性
藥味

【出處】 《四川中藥志

【拼音名】 Yě Cí Gū

【別名】 剪刀草(《分類草藥性》),水慈姑、慈姑苗(《四川中藥志》),燕尾草(《貴州草藥》)。

【來源】 為澤瀉科植物長瓣慈姑全草。夏,秋采收。

【原形態(tài)】 多年生水生草本,直立,高可達(dá)1米。須根。葉片窄狹,呈剪刀形,頂端的裂片較耳裂片為短,長3.5~9厘米,先端均長尖,綠色??偁罨ㄐ?;小花一般為3朵輪生,下部雌花具短梗,上部為雄花,具細(xì)長的梗;苞片披針形,基部略聯(lián)合:花瓣較萼片大,白色,基部間或有紫色斑點(diǎn);雄蕊多數(shù),帶堇色;心皮多數(shù)離生,密集成圓球狀。果實(shí)斜倒卵形,直徑4~5.5毫米,扁平,背部腹面均具薄翅。花期夏季。

【生境分布】 生于池沼及稻田中。分布華東及西南各地。

【性味】 ①《四川中藥志》:"性寒,味辛,有小毒。"

②《貴州草藥》:"性寒,味甘。"

【功效與作用】 治黃疸,瘰疬蛇咬傷。

①《分類草藥性》:"治蛇傷,敷一切惡毒瘡。"

②《貴州草藥》:"清熱解毒涼血消腫。"

【用法用量】 內(nèi)服:煎湯,0.5~1兩。外用:搗敷或研末調(diào)敷。

【附方】 ①治黃疸病:水慈姑、倒觸傘各一兩。煨水服。(《貴州草藥》)

②治九子瘍:水慈姑根、黃山藥根、獨(dú)腳蓮根各等分。研末,以適量調(diào)甜酒敷患處。(《貴州草藥》)

③治蛇傷:㈠野慈姑、一支蒿。搗絨,包患處。(《四川中藥志》)㈡水慈姑炕干研末,用二至三錢調(diào)水敷患者頭頂百會(huì)穴;又用適量敷患處。(《貴州草藥》)㈢鮮水慈姑二兩,煨水服;并用適量煨水洗傷處。(《貴州草藥》)

【摘錄】 《中藥大辭典》

關(guān)于“野慈姑”的留言: Feed-icon.png 訂閱討論RSS

目前暫無留言

添加留言

更多醫(yī)學(xué)百科條目

個(gè)人工具
名字空間
動(dòng)作
導(dǎo)航
推薦工具
功能菜單
工具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