七里明
A+醫(yī)學(xué)百科 >> 藥品百科 >> 中藥百科 >> 七里明 | 中藥圖典 |
七里明 Qī Lǐ Mínɡ |
|
---|---|
別名 | |
功效作用 | 清熱解毒。主咽喉腫痛;胃火牙痛;濕熱泄瀉;瘰疬結(jié)核;毒蛇咬傷 |
英文名 | all-grass of Clark's Blumea |
始載于 | 《浙江藥用植物志》 |
毒性 | |
歸經(jīng) | |
藥性 | 涼 |
藥味 | 辛、苦 |
Blumer clarkei Hook.F.[B.malabarica Hook .F;B,hongkongesis Levl. Et Vaniot]
【藥 名】七里明
【來 源】為雙子葉植物藥菊科植物七里明的全草或根
【植物形態(tài)】七里明 多年生草本,高60-150cm。莖直立或少有攀援狀,不分枝,有條棱,幼枝被短絨毛,節(jié)間長(zhǎng)3-5cm。下部葉近無柄或極短的柄;葉片長(zhǎng)圓形或萇圓狀披針形,長(zhǎng)8-14cm,寬3-5cm,先端短尖,基部稍外向狹或鈍,邊緣有疏鋸齒或細(xì)尖的牙齒,下面被短柔毛,側(cè)脈5-7對(duì);上部葉長(zhǎng)圓形,無柄,長(zhǎng)3-5cm,寬1-2cm,先端尖至凸尖,基部稍狹,邊緣有細(xì)尖齒。頭狀花序多總苞片4層,上部或先端紫紅色,外層披針形,背面密被柔毛,具緣毛,中、內(nèi)層線狀披針形或線形,背面被疏毛,先端有緣毛;花托蜂窩狀,被疏柔毛;花黃色;雌花多數(shù),花冠細(xì)管狀,檐部3-5齒裂;兩性花花冠管狀,檐部5淺裂,常被多細(xì)胞節(jié)毛和腺體。瘦果圓柱形,有10條棱,被疏毛;冠毛白色,糙毛狀,易脫落?;ㄆ?0月至翌年4月。
【生藥材鑒定】性狀鑒別 莖不分枝,具條棱,表面生有黃色短絨毛。完整葉長(zhǎng)圓狀卵形或長(zhǎng)圓狀倒披針形,葉緣具疏齒,上面有糙短毛或近無毛,下面密生短氈毛和腺毛。頭狀花序干枯,頂生或腋生;花黃色。氣香,味苦。
【主 治】治熱咳熱痰,肺癰,熱淋為病,小便淋漓,急痛不爽,有燒灼感,濕熱下注。
【性味歸經(jīng)】苦,寒;入肺、大腸二經(jīng)。
【用法用量】?jī)?nèi)服:煎湯,6-9克。
【別 名】東風(fēng)草(《中國(guó)高等植物圖鑒》)
【動(dòng)植物資源分布】分布浙江、福建、廣東、廣西等地。
【考 證】始載于《浙江藥用植物志》,
【各家論述】《浙江藥用植物志》:有清熱解毒、利尿消腫的功能,用于氣管炎、腸炎、尿路感染、癤腫。
|
關(guān)于“七里明”的留言: | 訂閱討論RSS |
目前暫無留言 | |
添加留言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