黑珠芽薯蕷

跳轉(zhuǎn)到: 導航, 搜索

黑珠芽薯蕷
Hēi Zhū Yá Shǔ Yù
別名 野胭脂、毛狗卵
功效作用 健脾益肺;清熱解毒。主食少倦??;虛咳;尿頻咽喉腫痛;癰腫熱毒
英文名  
始載于  
毒性  
歸經(jīng)  
藥性
藥味 、

【拼音名】 Hēi Zhū Yá Shǔ Yù

【別名】 野胭脂、毛狗卵

【來源】 藥材基源:為薯蕷科植物黑珠芽薯蕷塊莖。

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:Dioscorea melanophyma Pramet Burkill

采收和儲藏:秋、冬季采挖,除去莖葉及須根,洗凈,切片曬干或鮮用。

【原形態(tài)】 黑珠芽薯蕷 纏繞草質(zhì)藤本。塊莖卵圓形或梨形,有多數(shù)細長須根。掌狀復葉互生,小葉3-5(-7),有時莖頂部為單葉;小葉片被針形、長橢圓形至卵狀披針形,頂生小葉片大,長2.5-13cm,寬1-4cm,先端漸尖,全緣或邊緣微波狀,兩面光滑無毛。葉腋內(nèi)常有圓球形珠芽,成熟時黑色,直徑5-7mm,表面光滑。雄花序總狀(花未完全開放時呈穗狀),再排列成圓錐狀,遠比葉長,花序軸被短柔毛,花梗極短;苞片和花被外面有短柔毛;雄蕊6,能育雄蕊3。雌花序下垂,單個或2個生于葉腋。蒴果反折,三棱形,兩端鈍圓,每棱翅狀,長圓形,長約1.5cm,寬約1cm,表面光滑;種子通常兩兩著生于每室中軸頂端,種翅向基部延伸,呈長圓形。花期8-10月,果期10-12月。

【生境分布】 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:生于海拔1500-2500m的林緣或稀疏灌叢中。

資源分布:分布于四川、貴州、云南、西藏等地。

【性味】 甘;微苦;涼

【功效與作用】 健脾益肺;清熱解毒。主食少倦?。惶摽?;尿頻咽喉腫痛;癰腫熱毒

【用法用量】 內(nèi)服:煎湯,9-15g;或入丸、散。外用:適量,搗爛敷。

【摘錄】 《中華本草》

關于“黑珠芽薯蕷”的留言: Feed-icon.png 訂閱討論RSS

目前暫無留言

添加留言

更多醫(yī)學百科條目

個人工具
名字空間
動作
導航
推薦工具
功能菜單
工具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