珠子草
A+醫(yī)學(xué)百科 >> 珠子草 |
中文種名 珠子草
拉丁學(xué)名 Phyllanthus niruri Linn.
屬 名 葉下珠屬
科 名 大戟科
俗名別名 蛇仔草(海南)
性狀特征
一年生草本,全株無毛。葉在小枝上排列成2列,狹橢圓形或橢圓形,薄紙質(zhì),托葉披針形。花通常單生于葉腋,雄花生于小枝下部,雌花數(shù)量較少,生于小枝的上部。雄花花梗纖細,萼片6,倒卵形,花盤6裂,雄蕊3枚,花絲合生,花藥馬蹄形開裂。雌花花梗頂部變粗,萼片6,倒卵形至倒卵狀長圓形,6淺裂,子房球形,花柱3,頂端2淺裂。蒴果近球形,平滑,種子三棱形,背面具6~7條縱棱?! ?/p>
生長習(xí)性
生于曠野草地、山坡和山谷向陽處?! ?/p>
地理分布
國內(nèi)產(chǎn)于臺灣、廣東、海南、廣西、云南等省。國外分布于印度、中南半島、馬來西亞、菲律賓至熱帶美洲。
出自A+醫(yī)學(xué)百科 “珠子草”條目 http://microbiomewatersummit.com/w/%E7%8F%A0%E5%AD%90%E8%8D%89 轉(zhuǎn)載請保留此鏈接
關(guān)于“珠子草”的留言: | ![]() |
目前暫無留言 | |
添加留言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