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因頻率

(重定向自等位基因頻率
跳轉(zhuǎn)到: 導航, 搜索
Bk7n0.jpg

G.F.在一個群體中某一特殊型的等位基因在所有等位基因總數(shù)中所占的比率,由基因型頻率推算得出?! ?/p>

目錄

概念比較

基因頻率是某種基因在某個種群中出現(xiàn)的比例。

基因型頻率是某種特定基因型的個體占群體內(nèi)全部個體的比例。

前者是某個體基因數(shù)占全部基因數(shù)的比例,后者是某基因型個體數(shù)占群體總數(shù)的比例?! ?/p>

相關計算

⑴設二倍體生物個體的某一基因座上有兩個等位基因A和a,假設種群中共有N個個體,而AA、Aa、aa三種基因型的個體數(shù)分別為n1、n2、n3,那么種群中A基因的頻率和AA基因型的頻率分別是:

①A基因的頻率=A基因的總數(shù)/(A基因的總數(shù)+a基因的總數(shù))=2n1+n2/2N 或 n1/N+n2/2N

②AA基因型的頻率=AA基因型的個體數(shù)/該二倍體群體總數(shù)=n1/N。

⑵基因頻率與基因型頻率的計算關系,由上述①②推得:A基因的頻率=n1/N+1/2.n2/N=AA基因型的頻率+1/2Aa基因型的頻率?! ?/p>

哈代-溫伯格定律

也稱“遺傳平衡定律”,1908年,英國數(shù)學家戈弗雷.哈羅德.哈代(Godfrey Harold Hardy)最早發(fā)現(xiàn)并證明這一定律;1909年,德國醫(yī)生威廉.溫伯格(Wilhelm Weinberg)也獨立證明此定律,故得名哈代-溫伯格定律。

主要用于描述群體中等位基因頻率以及基因型頻率之間的關系。內(nèi)容為:

①一個無窮大的群體在理想情況下進行隨機交配,經(jīng)過多代,仍可保持基因頻率與基因型頻率處于穩(wěn)定的平衡狀態(tài)。

②在一對等位基因的情況下,基因p(顯性)與基因q(隱形)的基因頻率的關系為:

(p+q)^2=1

二項展開得:p^2+2pq+q^2=1

可見,式中“p^2”為顯性純合子的比例,pq為雜合子的比例,“q^2”為隱形純合子的比例。

哈代-溫伯格定律在多倍體等更加復雜的情況下也可應用。

[例1]一個種群中AA個體占30%,Aa的個體占60%,aa的個體占10%。計算A、a基因的頻率。

[剖析]A基因的頻率為30%+1/2×60%=60%

a基因的頻率為10%+1/2×60%=40%

[答案]60% 40%

相關結(jié)論:種群中一對等位基因的頻率之和等于1,種群中基因型頻率之和也等于1?;蝾l率的變化,導致種群基因庫的變遷,所以說,生物進化實質(zhì)上就是種群基因頻率發(fā)生變化的過程。  

相關高考信息

[例2](2006河北高考) 在豚鼠中,黑色對白色是顯性。如果基因庫中90%是顯性基因B,10%是隱性基因b,則種群中基因BB、Bb、bb的頻率分別是 ( )

A81% 18% 1%

B45% 40% 15%

C18% 81% 1%

D45% 45% 10%

[解題思路]BB頻率為(90%)^2=81%,bb頻率為(10%)^2=1%,Bb頻率為2×90%×10%=18%,故選A

[答案] A

參看

關于“基因頻率”的留言: Feed-icon.png 訂閱討論RSS

目前暫無留言

添加留言

更多醫(yī)學百科條目

個人工具
名字空間
動作
導航
推薦工具
功能菜單
工具箱